“金融公司的强大或资本市场的强大,会反过来伤害我们的实体经济。中国经济正处在新旧动力转换的关键时期,这个时候开放金融,让国际资本进来,为实体经济转型升级提供更好的金融服务,我们是乐见其成的。”
当前形势下,中国开放金融业会带来哪些风险?对金融监管提出了什么样的挑战?又有哪些系统性风险的触发点需要我们保持警惕和高度关注?围绕这些问题,近日,后EMBA教授、中国人民大学金融信息中心主任杨健接受《后E视野》专访。
4月21日,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国际货币与金融委员会第37届部长级会议上,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易纲表示,“中国拥有充足的政策工具防范系统性风险”。
中国正扩大金融业对外开放,加快改革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包括取消银行和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外资持股比例限制在内的多条开放措施,都有了明确的时间表——6月30日之前落实到位。
但是,不容否认,在中美贸易摩擦持续升温、贸易保护主义大行其道的风口浪尖上,这一轮金融开放面临诸多不确定性,风险之大,可想而知。易纲此番表态,可以看作是对这种焦虑情绪的安抚。此前,在4月12日博鳌亚洲论坛上,关于防范金融风险,他曾明确要求:金融监管能力要与开放程度相匹配。
那么,当前形势下,中国开放金融业会带来哪些风险?对金融监管提出了什么样的挑战?又有哪些系统性风险的触发点需要我们保持警惕和高度关注?围绕这些问题,《后E视野》近日专访后EMBA教授、中国人民大学金融信息中心主任杨健。
杨健是中国人民大学第一位欧美归国的博士,1996年从英国兰卡斯特大学学成回国,多年从事金融市场风险防控的研究工作,曾主持开发“证券行业风险识别、监控与防范支持系统”,列入国家信息技术领域863重大应用示范项目。这套系统被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用于基金市场的监管。多年来,中国公募基金很少出现恶性事件,可以说,杨健团队的幕后工作功不可没。
面对当前中国金融业的开放和监管形势,杨健在专访中表达了三个基本观点:第一,长期性垄断经营,导致对外开放非常谨慎;第二,监管与市场是一个长期的博弈过程;第三,很多风险是政府失职造成的。
下面,《后E视野》为您分享其精彩见解。
长期性垄断经营,导致对外开放谨慎
中国加入WTO的谈判过程非常艰难,当年我们对金融开放是有承诺的。
中国兑现承诺,进一步开放金融业,首先要肯定,这是一个负责任的行为。
其次,一个国家金融业的开放与否,取决于国内有没有需要保护的对象。如果你有需要保护的对象,对外开放就会非常谨慎,中国此前就是这样一个情况。
由于长期垄断经营,中国的银行、保险业一直都是暴利行业,连必要的业务规范都没有。比如民航空难事故的保险,统计数字是平均750万次飞行发生一次事故,可是保险业按万分之一收保费,顾客出20元,事故赔偿20万,1:10000的比例。保险公司利用垄断地位和信息不对称,坐收暴利。
第三,金融公司的强大或资本市场的强大,会反过来伤害我们的实体经济。中国经济正处在新旧动力转换的关键时期,这个时候开放金融,让国际资本进来,为实体经济转型升级提供更好的金融服务,我们是乐见其成的。
其实,金融业的开放其实并不可怕。金融的本质是服务,不管有多少国外金融机构进来,都不会冲击中国金融市场,反而有助于市场的稳定。就像我们当年做基金监控,非常怕外资基金公司扰乱市场,结果发现扰乱市场的,99%都是咱们自家人,外资公司一般都能遵循国际通行标准,相对还是比较规范的,这是一个事实。
金融行业的竞争,比的是谁更专业、更公平、更贴近市场。至于风险管控,我们只要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把货币控制好,把金融契约的杠杆或衍生品的风险能精准地、有逻辑地量化评估出来,不会出现较大的问题。
监管与市场是一个长期的博弈过程
中国金融监管的问题在于,金融所涉及的领域非常之广,在缺少数据、监管手段,尚未建立一个完整有效的监控系统下把握市场与风险是件有挑战的事情。
为适应金融监管新形势,这一领域需要聚集更多的一流人才、运用更高的监管智慧、引进更多的高科技手段,实现科学监管。
应该说,把一行三会进行合并,是转变监管模式、实现科学监管的一个有力措施。
监管可以分为三个层级。
最简单的模式叫做机构性监管,也就是说,证监会、银监会、保监会各自管好自己的一亩三分地,谁家的孩子谁抱走,出了问题,跑了和尚跑不了庙。
现在,这种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市场监管要求,金融监管要向功能性监管转变。比如说,基金公司、券商、银行、保险都在推各种各样的理财产品,尽管这些理财产品生产或提供产品服务的单位不一样,但是它们的本质和市场属性非常接近,要求监管部门根据产品特性实行跨领域的监管,这就是功能性监管。
监管的最高境界是目标性监管,这并不是我们的当务之急,因为现在连美国也做不到。
金融领域的创新永远领先于监管。因为大多数的金融产品、衍生品都是想钻空子的人为规避监管而设计的,他的主线是怎么打擦边球,怎么让产品弹性更足、市场需求更大、杠杆更强。
所以监管永远都是必须的,而且监管与市场是一个长期的博弈过程,道高一尺,魔高一丈,要求监管者不断自我变革,与时俱进。
系统性风险是存在的
说到系统性风险,目前大家比较关注的有货币、资本市场、债务违约这几个方面。
首先,需要澄清一点,中国是一个大财政、小金融的国家,地方政府债务违约,这是财政风险而非金融风险,不要把它弄混了。
金融风险有市场特质,而财政风险是某些地方政府的短视行为造成的。现在,这些地方的债务风险问题已经被关注到了。
资本市场的风险,根源在于资本的贪婪和买卖双方的信息不对称,最有效的规避方法就是进行上市公司的财务证伪、反欺诈等等。
上市公司做出的种种作假行为,导致中国股市不够健康,并长期与经济基本面脱节。
我认为需要高度关注的是货币风险。
从经济学的角度说,一个国家的金融开放包括三个方面。
第一条是独立的货币体系,作为一个主权国家,中国绝不可能放弃我们独立的货币体系。
第二条是资本实现完全的自由流动,由于担心市场对中国经济信心不足、出现大规模资本外逃,中国政府迟迟不愿意放开资本管制。
第三是汇率自由浮动,前面两条中国都不愿意开放,如果货币也不能自由兑换,金融体系的对外开放就很难推进了。所以,易纲说要加快改革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这也是金融开放的迫切要求。
货币是一个国家财富的根本,不可大意。长期以来,中国央行存在货币超发的问题,这是我们在货币政策中的不恰当举措。一方面是严重的货币超发;一方面随着电子支付的普及,货币周转速率加快,市场上不需要那么多货币了。
人民币供需两端严重失衡,积累了大量风险。
现在须想办法减少货币供应,采取各种手段有计划、有组织地回收超发的货币,确保人民币币值稳定,不致引发整个金融体系的系统性危机。
文章相关课程:
查看简章:北大后EMBA商业领袖项目
电话咨询:15801288587 张老师
总裁班、公开课、企业内训就上总裁约课网(www.ceoyueke.cn),选课、报名、优惠,咨询在线客服,一站式服务!